为您提供:山东莱芜莱城区口镇镇申陈村鲜花店

申陈村鲜花店,申陈村网上花店,专注于申陈村鲜花速递服务商,服务于申陈村鲜花预订,申陈村订花送花,花店18载用心经营,价格好、优惠多、以质量求生存,每一束花的质量都严格把关,1~2小时免费送花上门.目前鲜花可送达全国各地,包括各城市街道、各小区、酒店、医院、学校、工厂、写字楼、农村等地。 申陈村鲜花店服务项目:提供网上订花送花、鲜花、蛋糕、花篮、花圈、果篮,公仔,巧克力,绿植,会议用花,展会用花,节日用花等订购,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,我们会安排申陈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,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。为保证客户的利益,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,多谢!

配送范围: 订货流程:
浏览商品→点击购买→注册或直接购买→填写订单→选择支付方式--成功提交→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
注意事项:
1、申陈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(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),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,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。
2、正常配送时间为:8:30—21:00(乡镇晚上不配送),17: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!
3、每张订单的确认、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,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。
4、申陈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,申陈村乡镇需加收路费(30-80元)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,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

您现在的位置: 山东 > 莱芜 > 莱城区 > 口镇镇 > 申陈村
配送范围:

热卖鲜花
新品蛋糕
精品花篮
精品花圈
申陈村实体店地图:
山东莱芜莱城区口镇镇申陈村介绍:
申陈村隶属莱城区口镇,位于莱城西北14公里,口镇政府驻地西南8公里处。南接马陈村,北连刘陈村,东邻郭陈村,西与羊里镇孟中荣村接壤。耕地面积301亩,186户,536口人。
    申陈村(原名申家陈村),村庄由来之久远。据村人口碑相传,村东早年曾有一“陈村庄”。先人明朝中后期立村时亦以“陈村”名村,但区别于“陈村庄”的打头名号无考。始迁户无稽。据《申氏族谱》考证,明万历年间,申氏杰奎由吐丝口徙于马陈村不久,暂迁此定居。申姓人丁兴盛,繁衍愈众,村名遂拟冠以姓氏,故名“申家陈村”。郭姓从郭家镇庄迁来定居,李、常二姓分别从大增庄和吐丝口迁来落户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莱芜县政府规范村庄名称时定名“申陈村”。
    现在村中有申、李、常、郭四姓,申姓人口最多,占总人口的70%,李、常、郭三姓分别占14%、9.5%和6.5%。

    《莱芜市志》载,明正德后,莱芜县划为4乡42保,申陈村隶属南乡新兴保;民国初年全县划为10区,隶属寨里区新兴保;1941年莱芜县划为三县后,隶属莱芜县(莱北县)寨里区;1945年恢复莱芜县制划为13个区时,隶属仪封区;1951年仪封区改为三区至1955年10月恢复仪封区期间,仍隶属于仪封区;1958年3月仪封区撤销后,隶属羊里乡;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,隶属羊里人民公社;1960年4月撤销羊里公社后,划入口镇人民公社;1984年4月农村管理体制改革,改属口镇办事处;1985年10月改属口镇至今。
    古老的申陈村,两棵古槐树见证了她的沧桑岁月。一棵叫“上庄槐”。传说这棵古槐为明朝大迁时,先人从山西大槐树带来立村时所栽,故名“上庄槐”。
    此槐直径一米半有余,身粗三人相抱,枝密叶叠,遮天盖地,一、二指雨树下不误推碾。更为称奇的是,这株古槐轻易不开花,开花必有“大事”。一李姓老人回忆,他一生只目睹了两次开花:1937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和1943年大歉年时各开过一次花。可惜,这棵古槐在1975年“破四旧”中被砍伐。所幸这棵古槐至今仍有“后代”。当时村民申庆杰把伐掉的古槐嫩枝,嫁接到一棵普通国槐树上并成活。这棵小国槐现在已长至3米多高,树冠蓬笼翠绿。普通国槐长不到这么高就会开花,可这棵嫁接国槐仍不开花,令众多观赏者惊叹!另一棵叫“申家槐”。此古槐原在马陈村庄中,为380多年前村人申杰奎迁此暂居时所栽。这棵占槐也高耸数丈,盘根错枝,历经沧桑,“老态龙钟”,但不乏枝繁叶茂。历代马陈村人在观赏这棵古老“申家槐的同时,也加以抚育和看护。早些年,马陈村人都是把大风刮下的槐枝送到申陈村。马陈村因村庄规划,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把此古槐砍伐。
    申陈村东南处早年建有祠堂一座。据《申氏族谱》记载,该祠堂为清康熙年间,村人申之恒为报答观音救护、博山县令王公搭救被陷炭井爷爷申杰奎之恩,邀众族创建。初一、十五叩头焚香报神恩。当时祠堂一间,内有神像。民国32年,申文祥、李常祜倡导,将被掀神像原样重塑。l958年“大炼钢铁”时,祠堂被扒仅剩底座。1981年村人把祠堂两边墙重新垒起,次年与村小学一块建成过街楼。1999年5月,企业、村人捐款资助,投资17万元,又加以彻底改建,并将旧祠堂改为“永安门”,赋予了新的涵义。历时3个月,建成高19.2米、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的三层楼。“永安门”为混凝土结构,融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格于一体,飞檐走兽,气势恢宏,颇为壮观。在“永安门”二、三楼分别建起全市一流的村教育展室和党员活动室。一年多时间接待全市参观者200多人次。为励世人、昭后代,村委当年9月份在“永安门”西侧立创修石碑以作纪念。
    申陈村党组织历经艰苦岁月,不断发展壮大。20世纪30年代末,申陈村有了村党组织。1937年7月,申庆德在羊里玄王石乡分队受训时,经羊里村李登坤介绍加入中国0,成为村里第一名0员。1939年10月建立党支部,申庆富任支部书记,党员9人。从此村有了党的基层组织,党员很快发展到27名。1941年伪张文政进驻口镇,对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,大力逮捕党员干部家属,威胁党员悔过。1942年至1943年间,村党组织遭破坏。建国时只有一名党员,李庆茂任指导员。1957年党员增至2名。1958年重建支部,党员6名,申文传任书记。1965年,申庆海任书记。1966年6月“文革”开始后,支部工作一度停止。1970年成立党的核心小组。1971年改为支部。申庆海任书记。申庆海任职36年,2000年6月初退休时,莱城区委组织部颁发任农村支部书记光荣证书。2000年6月份起,郭本成任书记。1985年党员17人,2002年增至32名。党员队伍扩大,支部活力增强。1996年被莱城区委评为“先进党支部”。1999年被市委评为“红旗党支部”。2001年被市委评为“先进党支部”。
    建国后,申陈村在恢复国民经济、社会主义改造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时期的政治、经济体制等方面改革中,积极稳妥,但也富有创造力。1952年初,依托祖辈相传的铁匠成立了铁业互助组。由李庆茂组织,郭勤学、李长祯、申庆荣筹建,凑了三只炉,是年2月19日开业。生产人员申庆信、申文厚、申庆华、郭勤德等10余人,生产锄、镰、锨、镢、挡耙头、铁勺、菜刀、炭刀等生产、生活用具。李长祯和申文厚临时负责。半月后,申庆杰在此基础上,由上级有关部门帮助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手工铁业社——“申陈村裕民铁业社”。此时增至40余人。申庆杰任主任。几年之后,邻庄铁匠和羊里公社其他庄铁匠也参加,人员达到100余人。新上翻砂,铸造犁铧头、耩子头、铁壶。时由朱家庄朱尔英任书记,申庆杰任主任。1960年4月羊里撤社时搬至羊里和寨里。1955年下半年80%农户加入新华农业社,其余户次年全部入社。申庆春任社长。1958年初加入高级社,申庆春任社长。同年10月加入人民公社,由申庆春任生产大队长。1960年全村分成2个生产队。1962年分成4个生产队。1984年大队改为村委,4个生产队改成4个村民小组。同年8月在经济体制改革中,没随“大流”把原生产队集体资产“分净吃光”,顶着种种压力推行将队办企业资产改为村民股份所有制改革。把一、二、三生产队副业7.5万元资产,按3个队时有424口人人均一股(177.4元)分股到户,颁发了股金证。在莱芜建成了第一个“村民股份合作制企业”。这项改革,把队办企业资产有效保留了下来,成为企业后来持续、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尔后,这一经验在莱芜推广,《大众日报》农村版1986年8月23日头版头条刊登。
    村人勤劳聪颖,能工巧匠俱多。申陈村人均仅占五、六分地,土地少的村情,使村人不甘寂寞,为生计寻求手艺,造就出不少巧匠能工、名产名业。相传,清乾隆年间,村人申友泰是当地有名的画师。他自幼承祖授、拜师画艺终成。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画无所不精,水墨、彩绘样样见奇,绘祠庙壁画尤为见长,曾参与多座庙宇壁画绘制。一年,泰山官府为迎接乾隆皇帝岱庙封禅大典,闻信招去申友泰与山西画师同装修岱庙彩画。申友泰精湛的绘画艺术,令山西画师望尘莫及,更使泰山-叹服,并给予赏赐。由此亦引起同行嫉妒。在岱庙装修告竣喝完工酒时,申友泰被人毒死。清朝末年,出身贫寒的申万九到留村庄学打铁,出徒后立炉从业,靠打铁找上媳妇。妻子后来拉风箱、打下锤,并随他辗转四乡。申万九手艺精,生意隆,享有“申家红炉”美誉。“申家镰”、“倒罐头”(辘轳斗),是申陈村两大传统名产。申万九长子申文忠锻打的麻镰钢火好、软硬适宜、锋利,能当剔头刀,与“栾宫镰”相媲美。当地曾流传有“栾宫麦镰”、申家麻镰”之说。“倒罐头”已有上百年的生产历史,盛产于20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。申文忠、申文堂、申庆田等铁匠制作的柏木板。倒罐头”坚固、美观、耐久、适用,在市场上很畅销。石匠常立春打的石碾、房磨、油碾,曾销往半个莱芜。他洗得油碾均匀细腻,加工出的豆糁产油率高。泥瓦匠常江春筑得的草屋面平整结实,立人不动样,保30年不坏。锔子匠(小炉匠子)申立强手艺精湛,锔精制瓷器功夫实为一绝,称誉十里八乡。1964年在县手工业局举办的铁、木产品技术大比武中,申传祥、申传坡分别获得铁、木生产技术第一名。
    有着革命光荣传统的申陈村,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。抗日战争时期,村人申文诗1939年2月参军,1941年青石桥战斗负伤。同年9月在五色崖村养伤时被日伪军发现,被连砍两刀,幸免于难。在解放战争中,申庆武、申传法、申庆信、申庆贵、郭勤德等6人1946年10月参军。申庆武在1947年6月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。1953年,申传法荣立三等功。在1947年2月莱芜战役吐丝口攻坚战中,家家住着解放军,都把好房子让给解放军住,精心照顾伤、病员。青壮年都积极参加支前。申庆鲜先后在埠村战斗、淄川战斗、莱芜战役、淮海战役中担任支前民兵。建国以来,先后有22人应征人伍。申传文曾任指导员。申庆江、申传东、常振江分别荣立三等功。
    坚持不断开展基本建设,农业基础逐渐牢固。申陈村地处长埠岭地带,涝洼地黄土岗地各占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。易涝易旱。当年曾流传“旱天硬棒棒,雨天水汪汪,长草不长粮,村人愁断肠”之民谣。解放前,时常光搭种不打粮。建国以后,特别自20世纪六十年代末起,坚持不断地开展农业基本建设。1968年挖沟压砂改造西洼盐碱地。1976年把南岭地调向平整。1993年南岭黄淮海平原开发划方,2年内完成林、田、路、渠、涵、闸综合配套。为解决农田缺水和浇水问题,30多年间打机井、土井25眼,修排涝沟、防渗渠2000多米,埋设地下管道60米,地下电缆500米。购置拖拉机、汽车、三轮车、脱粒机、柴油机、电动机、水泵等农业机械52台(部),总动力1500多马力。  
    申陈村铁业颇有名气。村铁业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。建国前打铁户就达21家,铁匠30余人。建国以来,历经半个多世纪奋斗,申陈村铁业由打铁到铸造,由生产粗铸件产品到精密机械配件,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诸多产品在莱芜独家或首家生产;在莱芜铁业史上增添了浓浓一笔。建国初期由村铁匠组建的“申陈村裕民铁业社”搬走后,申陈村在1962年又组织铁匠,成立村里第一个村办企业“红炉组”(副业股),申庆杰任股长。时有3只炉,十几人,生产推车铁耳、挡耙头、铁勺等小农具和生活用品。后发展到四、五十人,产锄、镰、锨、镢四大件等。产品供给口镇供销社生产站,后至全县各供销社。1966年用推车木轮制成手摇鼓风机传动设备,建起一座小化铁炉,上了1970。新增木杆称砣、犁铧尖子产品,成为全县第一家木杆称砣厂。l970年“副业股”改为“五七工厂”,负责人常松德。1973年又上铸锅、煎饼鏊子和铝壶生产线,是莱芜唯一一家铁锅厂。年底产值2.5万元。 1975年到滕县学习台称制造技术后,成立了全县独家生产台称厂。1980年“五七工厂”改名为“村办企业”。同年增加拖配件加工。1996年上汽车配件生产。1982年将村办企业分为衡器、红炉两个分厂。1985年分3个厂(红炉、衡器、拖配件),1987年成立总厂、设5个分厂(2处组办企业),郭本成任总厂长。2001年初分成衡器厂、富申机械厂、富民机械厂等5个企业。1978年10月第一村民组建立发达机械厂,1980年第三村民组建立财源机械厂。1985年以后,常松德、申庆良等人先后办起4家私营企业。各企业按照市场需求,随时调整产品,经营红火。所产拖配件、农用车、衡器、挂面机四大系列上百种产品,畅销山东、河南、河北等6省市地区。企业不仅安置了剩余劳力,而且成为全村经济支柱。1995年,被莱城区委、区政府命名为“铸造专业村”。
    历史上的申陈村是个贫穷村。清朝末年,百余户的申陈村,有36户讨饭,传有“36根要饭棍”之说,有30余户挥泪离乡迁到黑龙江、山西、周边新泰、泰安、章丘及当地的大槐村、寨西等地。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初,仍是花钱靠救济、吃粮靠统销、穿住靠外援的三靠村”,每年吃5万多斤统销粮。全村大多数人水肿。“穷则思变”,村人立足本村优势,走“以副养农”、“以工兴村”之路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坚持农、工、商、三产、种、养并举,集体、联合体、个体齐上,经济迅速发展,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1994年5月被莱芜市委、市政府命名为“经济强村”。1995年在口镇率先实现小康。2002年,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00万元,人均纯收入3650元。
    申陈村人,素有崇尚文化、重视教育之美德。1986年建起文化大院,积极开发各种文体活动。1989年被泰安市命名为“地级文化大院”。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至建国初期,村人先后到刘陈村、马陈村学堂读书。1962年,利用原裕民铁业社旧房,新建房3间,建起村小学。时有一至四年级100余名学生(有马陈村学生),胥维山任校长。1982年把小学重建,使学生走出土屋子,住进明亮宽敞瓦房教室。时有房屋13间,一至五年级76名学生,负责人申德元。1988年由一个班、二个附式班改为单列五个班。2001年在全镇合班并校中,周围5个村合并在此,设二年级二个班,学生68名,教师4名,申德元负责。为了激励教师敬业和鼓励学生勤奋学习,村里从1986年至2000年设立“奖学金”,凡考人大专的学生奖励300元,中专150元,高中50元。从1991年至2000年设“奖教金”,对教师成绩列学区前三名者,给予现金奖励。从建校到2000年,本村上幼儿园、小学免收学杂费。每年都投入资金建教育设施,成为口镇第一批达到“六配套”标准的学校。1986年申立友考入青岛纺织学院,成为村里第一名大学生。恢复高考以来,已有20余人考入大专院校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村里建有托儿所,六、七十年代改为育红班。1984年建立幼儿园,幼儿23名,教师2名。1988年把幼儿园新建,添置滑梯、转椅、木马、荡秋千等玩具和学习用具,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了更优越的环境。1997年被莱城区评为示范幼儿园。20多年来,幼儿入园率、小学入学率都达100%,教育质量列学区前茅。1992年以来小学6次获“口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”,校负责人申德元1991年被评为“莱芜市优秀教师”。
    在建设小康村中,申陈村重视抓村庄建设。自1993年就加强村庄规划,实施旧村改造工程,同年3月,拆迁房屋214间,建成东西长498米、宽12米的财源大街和南北长396米宽8米的育贤大街。当年大部柏油硬化,建立4个花坛。随后栽植冬青、银杏进行绿化美化。1998年安装路灯50盏。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,1998年在村西规划面积8亩的居民楼区。次年申庆宣在区内建起第一栋两层楼房。到2002年,在小区建楼房居住村民已达8户,有一户楼房正建设之中。2002年,群众、企业捐款资助,在财源大街两端建起“东西两门”。两建筑古朴典雅,流光溢彩,与座落在育贤街南首的“永安门”三角相衬,蔚蔚壮观,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。夜晚,三座牌楼在熠熠路灯的映照下,更加瑰丽多姿、气势恢宏、富丽堂皇,犹如“海市蜃楼”。令人叹为观止,流连忘返。同时,把治理脏、乱、差作为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大街小巷实行门前“三包”责任制管理,定期督查,确保了主要街道无“三堆(粪、土、柴)”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    村人精神向上,村风淳厚。申陈村崇尚礼义,历代和睦相处。在建设现代文明的今天,仍续写着重礼倡义、淳朴敦厚的精神篇章。村两委会始终坚持“两个文明一齐抓”,先后投资30多万元用于精神文明阵地建设。经常不断地向村民进行爱党爱国、遵纪守法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社会公德、诚实守信、移风易俗、计划生育、尊老爱幼等方面的教育,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。每年都对评选出的十佳文明户、优秀党员、优秀团员、好媳妇、好婆婆、模范老人等优秀家庭和人物,进行物质奖励。全村遵纪守法、见义勇为、扶贫帮困、崇尚科学、热衷公益蔚成风气。45年没发生刑事、治安和集体-案件。1991年荣获全省“防民间纠纷激化有功集体一等奖。1993年被国家-授予“模范调委会”光荣称号,2002年7月被定为“全市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示范村”。计划生育率、女性初婚晚婚晚育率、节育措施落实率年年保持100%。 1994、 2000年,分别被市委、市政府评为“计划生育‘三结合’先进单位”和“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”。近几年,干部、村为公益事业等捐款15万多元。2002年建修“和盛门”、“宏兴门”,干部、村民、企业捐款6.2万元,其中申庆宣、申传宗、申传秋捐款3.5万元,承担了“宏兴门”全部建筑用款。1997年申庆祥等人夜间救翻车司机、2000年申庆宣捐款万元重修村西桥,两件义举分别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十件好事。村先后支付10万多元,为村民办理了家庭财产、少儿年金、人身意外伤害、车辆、乘运、乘员、麦场火灾等13个险种,人均投保额870元。1988年成为“全市第一保险村”。1997年协助邮电部门在村联合组装光缆联网万门自动电话程控交换机,80%的户安装了程控电话,建成全市第一电话村。1973年村架电。1998年秋,投资8万多元进行低压线路改造,电力负荷达到860千伏安,建成全市第一电气化村。2002年全村用电100多万度。1993年12月,协助口镇中心医院来村建起第一门诊部。
    政通人和,事业发展。省民政厅副厅长视察时,称赞申陈村“政治民主、卫生整洁、安全舒适、经济繁荣”。自1986年以来,连年被区、市评为文明单位(村),先进文明村、红旗文明村,获区级以上奖励近百项。申庆海被评为全省“模范老人”,郭本成分别被评为全省“优秀调解员”和全省“模范村民委员会主任”,申传义被评为全省“优秀电工”,常爱英被评为全省“优秀调解主任”,李福荣被评为全省“计划生育先进个人”,常振铭被评为全省“模范调解员”,申明端、常爱英、申庆海分别曾任县市人大代表、区人大常委。
   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较强经济发展意识的申陈村人,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,定会抓住机遇,更加执著的发展、建设自己的家园。一个更加繁荣、富裕、文明的申陈村,将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(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登录 | 注册

QQ/微信:1397488186

全国热线/企业微信号:18939884868

Copyright © 买花网.com 版权所有

在线客服